现在还有谁会将商品房当做保值或者增值工具的话,这人莫不是疯了便是连三岁小孩的智商都不如,因为按照我们的国情把房子当做商品这原本就是最大的智商税,说得直白一点,其充其量是货币超发或者让底层人们最能以劳动体现价值的工具。
当许多人们拼尽全力买了房,都认为从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了,千帆过尽扒开一地鸡毛后才发现却是一大帮中国人都住在高档住宅里,最多的消费方式却是除了网购还是网购,我们的疑问是地产业不是最大经济引擎吗?拉垮实体的究竟是谁?
快看,一大帮中国人在高档住宅里占网购便宜
众所周知,我们整个社会这房地产当仁不让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产物,爱者是其为他们能带来数不尽的财富,恨的是其怎么自最初的财富稳定器突然就变成了情绪收割机呢?
不得不说城市大量的造房运动不仅成就了一系列材料上下游供应环节,也使绝大多数低学历者提升了生活质量,尤其是家用电器、汽车、手机企业或者餐饮服务的参与者们都自地产业里面得到了丰厚财富,这地产业带动就业的能力绝对是无与伦比的,但遗憾的是房子并不属于快消品。
若放在二十年前,我们国家城市的房子绝对是当时货币保值不二之选,那会儿把所有财富都押在了上面的人绝对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的,但正是越来越多炒房者的参与到购房环节,这为市场营造了一场供不应求的假象,让真正的需求者增加购房成本。
终于,许多人都顶着压力在城市里买了房,为了买房掏空了家底的大家还总是能听到各种让我们努力去消费的声音,奇怪的是却少有发现能帮着大家提高收入的建议。
商品房是商品里面当之无愧的王者,其次便是汽车,而中国的商品房最大缺陷是其价格与大部分人们的收入太不匹配,正是房子扭曲的价值阻拦了人们其它方面的消费意愿,形成大家住在高档住宅以最廉价的网购消费方式打发着生活日常。
后话
所有进城安家的农村人们都有一个想法,当初狠狠心把房子买了其实和投资没什么分别,当孩子读书的阶段过去后把房子卖了还可小赚一笔,但事实是眼看着全社会的生育率每况愈下,今后由谁来做这冤大头是悬念?即便是有接盘侠,七十年的使用权减掉这房龄,这房价难道不应该折旧?
所谓人流量决定一切,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房地产同欧美发达国家最大区别在于:移民去欧美发达国家那是全世界富豪的首选,富豪去到美国、澳洲或者瑞士不仅买房,他们还带着巨大财富去落户去消费,然而中国的房子现状却是中国人自己卷来卷去,一切都需有预期,没有了预期的入场者若干年以后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模样?
股票配资官方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